匠行先锋|手工艺公司教师参加泉州湾南宋古船修复技术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建设,受江苏省宜兴市金陵文物保护研究所邀请,近日,手工艺公司赴泉州参加泉州湾南宋古船修复技术研讨会并作调研。
泉州湾宋代海船是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迄今国内已发掘出土的年代较早、体量最大、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古代沉船。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也对研究我国海外交通史、造船史、航海史、对外关系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为世界上海洋出水大型古沉船保护的先例,泉州湾南宋海船自1974年发掘至今,历经50年的保护修复,有效改善了船体的保存状况,缓减了局部病害的发展。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潘文娟、李漫参加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为如何基于古船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宜的保护修复材料与技术应用,以采取有效措施缓减病害的发展,保持原有结构的完整,从而延长船体的寿命。会议现场针对古船的木材结构类别和病害状况进行论证和分析,对加固材料如桐油的结构、性能以及应用实验等进行数据分析和论证。会议尤其强调文物修复科技保护材料、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文物修复技艺的多元化,在传统材料、技术基础上探索科学技术、新材料的融合应用,已成为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泉州湾南宋古船的修复项目中,我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2023届毕业生王海涛表现出色,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和认可。王海涛入职金陵文保所不满一年,已参与无锡博物院陶器修复项目、苏州考古所板桥村墓葬M2、M4出土漆木器保护修复、苏州考古所乌梗上古墓葬与钱家滨遗址出土漆木器保护修复、苏州考古所南漳遗址漆木器保护修复,以及泉州湾宋代古船修复等修复工程,已成为金陵文保所的青年骨干。今年5月,他将参加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一级漆器、陶瓷、青铜器等多项国家级文物的修复工作。
金陵文保所所长张品荣认为,高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体系全面,基础扎实,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高职学术尤其要注重打造传统文化技艺的“童子功”,加强审美品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要掌握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基本常识,了解文物修复相关仪器设备和工具的操作,并具备一定材料识别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