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11威斯尼斯人 - 威尼斯welcome登录入口

评论交流

越剧表演艺术家陈佩卿的越剧艺术人生

出处:宣传部  文字:马向东  编辑:俞珂瑶  时间:2023-09-30
字体:放大 缩小

2012年9月16日,曾经唱红经典越剧《孔雀东南飞》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浙江艺术学校(现为威尼斯welcome登录入口)前辈名师、被誉为浙江“五大小生”之一的陈佩卿,长辞,享年84岁。“岁月多情永记佩卿成就,湖山有幸长留艺苑风华”,老艺术家们集体送给她评价,是对陈佩卿越剧艺术人生的最好写照。一生从事越剧表演和艺术教育的陈佩卿,她经典的舞台形象和隽永的越剧唱腔,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初出茅庐的越剧小花

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古城嵊州孕育出柔美婉约、韵味淳厚的越剧,也孕育出一批越剧表演艺术家。陈佩卿就是其中的一个。1929年5月,陈佩卿出生嵊县黄泽。长到10岁那年,有“越剧皇后”之称的姚水娟组建了越华剧团,在上海皇后戏院演出,陈佩卿的姐姐筱宝宝在这个剧团里挂头牌小丑。和大多数那个年代进入戏剧科班学艺的小学徒一样,因为生活所迫,家庭贫困的陈佩卿离家跟随姐姐进团学戏。

1944年,陈佩卿转到上海南京路一家科班习艺。她学的是小生,长到15岁时,她有幸拜早期越剧著名男班艺人马潮水为师,在大新公司演出。名师出高徒,越剧科班的严格训练、师傅的悉心指点和自己的潜心学艺,使陈佩卿很快同期学员中脱颖而出。出师后的陈佩卿在上海同乐戏院担任头肩小生,主演《碧玉簪》《三看御妹》《孟丽君》等戏,深受观众青睐;随后在宁波天然舞台、上海同乐国际万国等戏院之间频繁穿梭演出,积累下丰富的演出经验。

1947年,18岁的陈佩卿在南京大鸿楼演出,唱头肩小生。她扮相俊美,台风儒雅,唱腔韵味浓醇,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和叫好,演出轰动一时,陈佩卿被观众和媒体誉为“后起之秀”,从此开始串红,进入到名演员之列。

第二年,陈佩卿回到上海,与王杏花、陈兰芳、邢竹琴、任伯棠等著名演员搭档演出,声名远播。在上海,越剧艺人走的是市场演出的路子,经常与不同名演员搭档演出,陈佩卿的演技提高明显。1950年,陈佩卿组建新华越剧团,担任团长。

独具风格的越剧名家

1953年,随着上海越剧支援浙江越剧的热潮,陈佩卿应邀进入浙江越剧一团担任主要演员,与当家花旦、同样来自上海的张茵搭档演出,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堪称经典的越剧舞台人物形象深入心,获得社会广泛赞誉《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西厢记》中的张生、《玉蜻蜓》中的徐元宰、《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碧玉簪》中的王玉林,受到浙江越剧观众的好评和欢迎。1954年,她以《盘夫》参加浙江省首届戏曲会演,以无可争议的优势获得演员一等奖;该剧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与上海越剧名家们同台竞技,获得演员二等奖。5年后,她以《孔雀东南飞》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再度以出色的表演荣获演员一等奖。这一次,她把《孔雀东南飞》唱红了,享誉全国。

上海编剧南薇创作的越剧《孔雀东南飞》最早演于上海唱红《孔雀东南飞》并使其成为越剧经典保留剧目,则是陈佩卿和张茵。作为搬演剧目此剧体现了浙江越剧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浙江版剧本整理和导演胡汝慧与徐为的二度精心创造,浙江越剧团当家小生陈佩卿和当家花旦张茵的精彩出演,使《孔雀东南飞》脍炙人口,历经半个多世纪而经久不衰。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傅全香曾力赞陈佩卿的表演,说“《孔雀东南飞》唱得最好的,应该要算浙江的陈佩卿和张茵”。《孔雀东南飞》由陈佩卿唱红,是越剧史上一段被广泛认同的佳话。陈佩卿的主要唱腔和唱段,据浙江电台资料目录中记载,大约有20多种,尤其是《孔雀东南飞》中那十几段精彩唱段,是陈佩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

陈佩卿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演员,在她身上有着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这使得她更容易获得艺术上的成就。陈佩卿特别注重借鉴和吸收其他流派的表演艺术,运用于自己的舞台实践中。她早年受徐玉兰影响较多,演的多为儒雅倜傥的巾生和少年得志的官生,同时又能结合自己的表演特点和性格塑造人物,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作曲家卢炳容的协助配合下,陈佩卿在徐派的基础上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戏曲界有着“浙江陈派”之称。

舞台上的陈佩卿,扮相俊美,台风洒脱,双眼有神,非常善于抓戏。她嗓音圆润,音质淳厚,演唱跌宕有致,激情四溢。她在《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唱,低音厚实,中音滋润,高音明亮,运腔娴熟自如,如行云流水,婉转动人。她的唱腔很少用高亢激越的音量耍腔,而是用和缓平顺的旋律来润腔,舒展时柔和婉转,低回处荡气回肠,唱腔旋律大多在中低音区进行,却又具有往高音冲击的力度。这是“陈派”唱腔的特点所在。

陈佩卿塑造的徐元宰、张生、焦仲卿这三个生角,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迥然不同,她把握得十分精准,人物形象特别真实。她对张生的人物刻画,使得浙版《西厢记》在越剧界别具风格,至今仍有不少越迷观众称对陈佩卿的浙版《西厢记》极为偏爱,难以忘怀,观之令人感慨不已

熟悉浙江越剧的观众,陈佩卿就是浙江的袁雪芬。陈佩卿作为浙江建国以来越剧界最具才华也最有代表性的越剧小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她的演唱艺术到达了顶峰时期,是当时浙江越坛小生台柱之一,有浙江“五大小生”之魁首的称号。陈佩卿的演唱艺术不仅成为越剧小生中的瑰宝,也成为浙江越剧界承前启后的经典。

陈佩卿主演的《孔雀东南飞》《玉蜻蜓》等剧目成为越剧院团青年演员必学的剧目,《惜别离》一曲尤脍炙人口,深受戏迷喜爱,学唱者众多,当年无数的越剧观众,特别是女学生追着看她的戏。1982年,浙江省首届戏曲小百花会演,之后的浙江小百花“五朵金花”之一方雪雯在比赛中选用的就是陈佩卿的代表戏《玉蜻蜓·庵堂认母》。

在越剧舞台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陈佩卿, 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她先后担任浙江省剧协常务理事、浙江省青联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为越剧发展呼吁,为人才培养献策。

戏曲评论家沈祖安曾说:我眼中的陈佩卿,称得上是倜傥风流,一代儒生。舞台上的陈佩卿有双意气风发的眼睛,很会抓戏,焦仲卿、陈世美、张羽、张生这些越剧舞台上的经典才子,她信手拈来,表演起来神形兼备,极为出彩。

陈佩卿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越剧团建团前期最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小生演员,在舞台艺术尤其在演唱艺术上,显示了她的漾溢才华和独特风格。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陈佩卿的唱腔艺术在江浙沪越迷的心中,一直是印象深刻,久难忘的,并随着岁月流逝,其情久而弥深。

陈佩卿一生演出的剧目很多,浙江音响出版社推出的浙江越剧著名五大小生系列,包括了陈佩卿的《孔雀东南飞》、金宝花的《西厢记》,是广大戏迷观众所惦念和推崇的精典之作。此后,有《陈佩卿唱腔研究》一书灌有《惜别离》《庵堂认母》等唱片。浙江音像出版社根据其录音整理出版过专辑《陈佩卿唱腔艺术精品选》,收录了陈佩卿在《孔雀东南飞》《庵堂认母》《盘夫索夫》《祥林嫂》《芙蓉花》等剧中的精彩选段。

德艺双馨的越剧名师

身为著名演员,陈佩卿对艺术精益求精,在设计唱腔和修改唱词上认真执着,在舞台人物创造上追求完美,却没有名角儿挑剔和任性的毛病,让人感觉可亲可近又可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为人随和平易,待人朴实真诚。在生活中她有着热情豪爽的性格,很容易和演职员们打成一片。剧团上下都喜欢与她相处,越剧观众更是喜爱她,拥戴她。

浙江越剧团退休演员何贤芬在谈到陈佩卿时说,当年,她性格很豪爽,跟演员们打成一片,经常周末请一批演员到她家吃饭。她的戏很有看头,我们都封她为浙江第一女小生。工厂女工追着看她的戏。

浙江越剧团退休演员姚剑英曾经和陈佩卿合作过《谢瑶环》等戏,回忆过去,她说,“陈老师对人很好,尤其是对青年演员特别好,会手把手地教戏。

秉性淳厚、低调做人的陈佩卿很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那就是艺术创作上的执着坚持、不轻言放弃,待人接物上的真诚坦荡、不随波逐流,舞台表演上的一丝不苟、戏比天大。她演的戏,即使连演数十场,都是充满新意和创意的。

1980年12月,陈佩卿调入浙江艺术学校任教,将她一直以来的培养扶持越剧演员,向人才培养方向迈出了一大,是从越剧苗子选拔和启蒙教育开始了。她由此正式进入艺术教育的行列,秉承着“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之黄龙文脉,在西子湖畔黄龙洞旁的那方护国禅寺所在地,她将数十年的舞台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给一代又一代越剧专业的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戏曲人才。她严谨的教学风格和精湛的专业水平,深得师生好评,她为浙江越剧事业谱写下绚丽诗篇,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艺术教育家。

德艺并育、桃李同春,在黄龙洞浙江艺术学校时代,陈佩卿成为越剧小生的一种时代符号,她的学生遍布省内外专业艺术团体,她的学生钟宝珍学唱乃师唱腔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追寻越剧前辈名师的足迹

2011年,身患重病的陈佩卿忽然提出想回老家嵊州看看。儿女们陪着她去了老家。站在故乡的土地上,陈佩卿久久不说一句话,她在回忆70年前的那个梳着羊角辫被班主领进戏班的自己她去了嵊州越剧博物馆,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墙上的自己的照片,她看得很是入迷、沉醉,久久地不愿离去。

陈佩卿的女儿陈晓梦说,“母亲最喜欢跟我们说,年轻的时候,她是怎样搞艺术,怎么从演小丫头一步步走红。”

回忆,成为晚年陈佩卿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她对越剧有着无限眷恋之情,她感恩越剧给自己带来的一生的希望和梦想。70多年从事越剧表演和艺术教育,取得卓越艺术成就艺术教育成就的陈佩卿,在退休后依然对浙艺越剧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的关心。她一生淡泊名利、生活俭朴、为人亲和、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堪称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越剧表演艺术家。

                 (作者系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教授)

供图:校档案室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返城年代》下一篇: